阅读量:152 | 发布时间:2025-06-23 06:00:11
在探讨“什么是好作品与精品”时,知名编剧、导演滕丛丛指出:“要让故事落地,让故事与广大人民共情。”她在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时表示,作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的代表,她深知作品对观众的重要性。
2024年,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打破了多项民族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的空白,成为促进民族团结与进步的重要文化样本。这部剧不仅激发了以“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剧、去一个好地方”为主题的影视文旅热潮,还斩获了2025年第十七届“五个一工程”电视剧奖。然而,当滕丛丛最初开始创作这部作品时,她并没有抱有太多功利心。
“我最开始只是单纯喜欢这部散文集,便去找李娟老师购买版权。”滕丛丛回忆道,“8集的改编量在当时看来并没有经济效益,但正是这一份热情与初心,让作品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在最初改编时,由于缺乏对新疆的生活体验,滕丛丛感到内心的忐忑。为了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她与编剧彭奕宁广泛阅读相关书籍,并前往阿勒泰进行了两次实地考察,积累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在与当地哈萨克族人交朋友的过程中,我们也丰富了剧本的创作。”滕丛丛分享道,“比如剧中的男主角巴泰,灵感就来源于我们在采风中结识的一位司机,‘巴泰’在哈萨克语中意为‘幸福的人’。”而在她造访哈萨克族朋友时,发现他们极为重视家庭,这进一步影响了剧集的内容呈现。“我们把这些细节融入剧集中,最终的效果令我们非常满意。”
滕丛丛认为,中国大地上有无数鲜活的人物和动人的故事,创作者应当充分挖掘这些素材,避免故事的同质化与套路化。她强调:“创作一定要在内容上下功夫,笨拙的方法有时反而是最真诚的方法。”电视剧《我的阿勒泰》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让观众与剧中人物共情,从而在视觉与情感之间建立深刻的联系。
她指出,作为精品影视剧内容的创作者,必须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超前一步。“这样,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仅仅是快消品,而是让观众在娱乐之余,得到精神上的滋养与力量。”在这一点上,滕丛丛与金年会品牌理念不谋而合,强调内容的深度与情感的传递,共同致力于为观众创造更优质的观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