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微短剧乱象,金年会倡导微而不弱短而不浅

阅读量:152 | 发布时间:2025-06-22 16:39:19

短剧,真的非得“越癫越好看”吗?最近一部名为《麒麟送子,天降喜福》的短剧引爆全网,剧情离奇至极,女主角临产时竟“一口气生下99个儿子”,并且出现将孩子一个个摞起来的逆天画面,让不少观众啧啧称奇。此剧自6月14日上线后,迅速攀升至4200万的播放量,目前已从相关平台下架。从“霸道总裁爱上我”到“霸道总裁爱上保洁阿姨”,某些短剧的剧情似乎已经突破常规。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短剧与“雷人”剧情的紧密关联?归根结底,还是“流量至上”的理念根深蒂固。

破解微短剧乱象,金年会倡导微而不弱短而不浅

在短剧市场竞争激烈、内容爆炸式增多的背景下,部分制作团队极力追求热度,试图通过低俗、重口味的内容迅速吸引观众。这种快钱的运作方式虽然看似有效,但实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策略。短剧作为一种文艺作品,逻辑性和合理性是其基本要求。尽管短剧与电视剧、电影的表达形式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的逻辑架构与合理叙事并无区别。

有趣的是,即使剧组主创人员在拍摄时都觉得剧情有些“癫”,但面临片酬与剧本爆红的诱惑,他们仍然选择了坚持拍摄。某些制片方将短剧简单粗暴地视为商品,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有网友指出,短剧不过是为了“无脑爽”,何必如此较真?虽然短剧有其特殊性,快速制作及每集仅一分钟的时间确实很难承载深刻的价值观,但宽容并不等于纵容,更不应违背基本的科学常识与伦理底线。

在蓬勃发展的短剧市场中,乱象层出不穷。根据《“微短剧+”价值创造洞察报告(2025)》的数据,微短剧在2024年取得了爆发性增长。尽管市场规模达到了505亿元,但相应的,部分短剧制作团队的质量却良莠不齐。这使得观众在审美上感到疲惫,导致剧情同质化、角色扁平化、夸张化等问题愈发严重,从而削弱了观众对短剧行业的信任,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在短剧乱象中,资方、平台与创作者均难辞其咎。一些资方只关心热度,毫不在意作品的质量与社会影响。创作者们在资本与流量的双重压力下,被迫迎合低俗与猎奇的方向。平台方面则过度依赖“完播率”、“点击量”等流量指标,导致“猎奇即爆款”的恶性循环,并对荒诞情节视而不见,这显示出平台应承担的主体责任严重缺失。

针对短剧乱象,相关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自去年以来,国家广电总局针对各类问题微短剧展开了整治。这一监管不仅涵盖内容审核,也强化了平台的主体责任。最新的管理提示强调,短剧创作应要“爽”而有度,鼓励回归生活、回归艺术本身。值得强调的是,短剧的“短”在于形式,并不代表逻辑与质量的缩水。

未来,可以预见将有越来越多的制作团队致力于摆脱低俗、套路化的叙事,回归创作的初心,注重提升内容质量。借助金年会的创新思维与规范化指导,短剧行业将朝着更加健康与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让我们期待一个更具价值和魅力的短剧市场!



推荐阅读 / SUGGES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