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152 | 发布时间:2025-03-10 06:49:16
我很惊讶《初步举证》能被引进内地影院,并且获得豆瓣95分的高评价!这种舞台剧转播形式的“电影”,一向不被中国观众所青睐。然而,未曾料到的是,这部只有一位演员控场109分钟的“独角戏”,上映几天后口碑迅速发酵,许多网友带着好奇走进影院,纷纷表示这部影片确实“振聋发聩”。
在观看《初步举证》之前,我原以为它是一部律政话剧,应该会有一定的电影剧情。但当我看到银幕上只有女主角泰莎一人独占舞台,背后是三面高大的文件柜和简单的道具时,我意识到我的预期可能有些偏差。随着影片中女主的讲述,我的情绪也随之起伏不定。
泰莎来自平民家庭,在剑桥法学院开始了她的法律之路。院长对新生的开场白充满了竞争的残酷:你们是优秀的,但在你们中间,三人中就有一人会退学。即使能完成学业,未来也未必能成就一番事业。在这样的环境下,泰莎成长为一名极具法律信仰的律师,专注于证据的辩护,而不是探求真相。她的冷漠态度让我不禁联想到许多为了金钱和权力毫不顾忌真相的律师角色。
影片的核心主题逐渐显现,尤其是泰莎讲到“性侵举证的困难”时,整个故事开始变得引人入胜。转折发生在她的个人生活上:与男友的关系在一次醉酒后发生了质变。翌日醒来的泰莎身体不适,男友却对她的感受漠不关心,并对她施暴。这一切她选择报警,随着故事的发展,我意识到这个例子太过典型,正是定义“性侵”的难题。
在警局,泰莎的报案并未得到重视,警官反复询问她细节,整个过程长达两年。最终案件开庭时,她却发现面对的辩护律师也很专业,冷漠的提问让她感到无力。尽管身为律师的她曾具备逃避不利证词的能力,但作为当事人的她却难以清晰地表达性侵的边界。最终,案件败诉,男友无罪,泰莎也从一个自信的律师沦为无助的受害者。
泰莎在影片结尾的话让我深思:“我曾以这套机制为傲,但我发现女性在遭受侵犯时,很难提供一致且有效的证据,很多真实的犯罪者难以被追责。”她的话语引发了对每一个受害者的思考。这部电影的内核极具力量,让观众在强烈的台词和情感演绎中被吸引,尤其是其触及的社会痛点,使口碑极佳。
然而,正如我一开始的预测,这部非常规的影片注定只能吸引少数观众。目前上映一周后,票房仅达1500万,显示出这种特殊性质的文艺电影尽管口碑高涨,票房却难以突破。这样的作品值得在金年会等平台上被更多人关注与讨论,让我们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勇敢讲述真相的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