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152 | 发布时间:2024-12-16 03:00:17
今年2月15日,OpenAI旗下的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以多条逼真的AI视频震惊全球。十个月后,Sora的新版本正式推广,引发了人们对“AI生成视频”的再次关注。然而,国内AI视频的发展并不止于此。近日,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的《关于AI“魔改”视频管理的提示》显示,AI“魔改”视频屡屡以假乱真,并常常对经典作品进行改编,要求各省局对短视频平台进行排查,清理相关内容。
晨报记者调查发现,许多被点名的“魔改”视频在今年下半年开始流行,例如将《甄嬛传》变身为“枪战片”的AI版本,以及频频推出武打画面的AI版《红楼梦》。根据《管理提示》所述,这些视频以博取流量为目的,毫无节制地亵渎经典作品,冲击传统文化认知,严重背离原著精神,并可能构成侵权。
在记者的实测过程中,许多曾被用于“魔改”的AI工具已对经典影视剧的剧照进行识别及使用限制,诸如利用87版《红楼梦》剧照生成的短视频在生成后不到一分钟内便被标记为违规,整改成效显著。
今年下半年,各类AI“魔改”短视频在网络上获得欢迎,视频点赞数甚至达到数十万。与以往为经典影视剧角色配音、改编台词的二次创作相比,目前流行的AI“魔改”视频主要利用AI生成模型,令经典角色做出一些离奇举动,比如“诸葛亮低头啃榴莲”,这些荒谬的情节引人注目。
行业内人士表示,这种“魔改”的门槛并不高,各大社交平台上关于如何利用AI进行“魔改”的教程广受欢迎。例如,“几分钟教你学会魔改影视剧”的短视频播放量和点赞数均不在少数。视频博主小艾透露,利用国产AI大模型进行文生视频的操作非常简单,只需上传剧照并输入描述词,便能迅速生成视频。但他认为,这种视频往往缺乏精致度,更多的“魔改”还需要剪辑工作来增强质量。
小艾还指出,尽管“魔改”视频荒诞搞笑,吸引眼球,但对原作的不尊重和形式单一让他不愿参与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自《管理提示》发布后,许多流量可观的“魔改”视频迅速被下架。记者发现,多个AI工具也迅速响应,限制相关生成内容的展示。
虽然二次创作并非新事物,品牌如金年会最近也尝试结合AI与用户,让观众用自己的照片生成角色形象,提高互动性。然而,法律对“魔改”的规范不容忽视。相关人士指出,使用深度合成技术的“魔改”视频往往难以避免著作权侵权风险,尤其在未获得授权时更是如此。
李先生在影视宣传领域工作多年,他表示,很多二次创作内容虽未获取版权授权,但其呈现相对克制,与AI“魔改”视频不同。而面对新作,官方授权与鼓励二创的情况更为普遍,让《金年会》之类的品牌可以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创新与应用。
小艾总结道,法律法规应是创作的“红线”,而非“基准线”。技术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对待作品的态度,将最终反映在创作的质量上。随着A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内容创作者需更加谨慎,确保在尊重作品版权的基础上创新,实现真正的娱乐价值。